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评估训练仪
定义:
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评估训练仪是一种集评估、**、训练于一体的智能化康复医疗器械。它主要利用电机驱动,通过特定的机械结构(如连杆、滑轨、把手/脚踏板),辅助或带动患者的上肢(手臂、手)和/或下肢(腿部、脚)进行周期性、可控制的关节运动。其核心特点是融合了被动运动、助力运动、主动运动模式,并能实时监测和量化运动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。
核心功能:
被动运动模式:
功能: 由设备电机完全驱动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,患者无需主动用力。
目的: 适用于肌力极低(0-1级)、意识不清、术后早期、痉挛严重的患者。预防关节挛缩和僵硬,维持关节活动范围,改善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,为后续主动训练做准备。
特点: 可设定运动速度、活动范围、持续时间。
助力/主动运动模式:
功能: 在患者尝试主动运动时,设备提供**要的辅助力量,帮助患者完成动作。当患者肌力逐渐增强,可逐渐减少助力,**终过渡到完全主动抗阻训练。
目的: 诱发和增强肌力,促进神经肌肉功能重建,提高肢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。
特点: 设备能感知患者的微弱发力并提供智能化的助力;可设定目标助力水平或阻力水平。
抗阻运动模式:
功能: 患者主动对抗设备设定的阻力进行运动。
目的: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,进行肌力强化训练。
特点: 可精确设定不同等级的阻力(等速、等张或可调阻尼模式)。
运动功能评估:
关节活动范围: 测量各关节能达到的**大屈伸、外展内收等角度。
肌力: 测量主动运动时产生的**大力矩、平均力矩等。
肌耐力: 测量在特定负荷下持续运动的能力或重复次数。
痉挛程度: 通过测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变化来评估肌肉张力。
运动协调性/对称性: 对于双侧训练的仪器,可评估左右侧运动的协调性和力量对称性。
疲劳度: 分析力量输出随时间下降的情况。
功能: 设备内置传感器(如力矩传感器、角度编码器、位置传感器)能实时、客观地测量并记录运动过程中的多项参数:
目的: 提供客观、量化的数据,用于诊断、制定康复计划、跟踪康复进展、评估疗效。
主要组成部分:
主机/控制台: 包含核心电机、控制系统、数据处理单元。通常配备触摸屏或控制面板。
机械臂/运动机构: 连接主机,传递动力到肢体。上肢通常有手臂托、手柄;下肢有腿托、脚踏板。设计需符合人体工学,允许肩、肘、腕、髋、膝、踝等关节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的复合运动。
固定装置: 座椅或床体,用于稳定患者躯干,确保运动**有效。
传感器系统: 集成在运动机构中,用于实时采集运动数据(角度、位置、速度、力矩)。
软件系统:
控制运动模式、参数设定。
实时显示运动曲线(角度-时间、力矩-角度、力量-时间等)。
存储、分析评估数据,生成评估报告。
提供训练方案库、游戏化训练界面(生物反馈),提高患者参与度。
**保护装置: 急停按钮、过载保护、运动范围限位等,确保患者**。
应用范围(适应症):
神经系统疾病康复: 脑卒中(中风)后偏瘫、脊髓损伤、脑外伤、帕金森病、多发性硬化、周围神经损伤等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、肌无力、痉挛。
骨关节疾病及术后康复: 骨折术后、关节置换术后(髋、膝、肩等)、关节炎、韧带损伤术后、关节僵硬、肌肉萎缩。
重症监护病房: 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、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。
老年康复: 改善老年人肢体功能,预防失能。
运动损伤康复: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力。
儿童康复: 脑瘫等导致的运动发育迟缓。
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:
智能化: 基于评估结果的个性化训练方案推荐,自适应控制技术(根据患者实时表现调整助力/阻力)。
生物反馈: 将运动参数(如力量、角度)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,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运动。
虚拟现实/游戏化: 结合VR或互动游戏场景,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动机,提高依从性。
远程康复: 数据传输**云端,医生可远程监控训练情况并调整方案。
模块化设计: 一台主机可搭配不同上肢或下肢训练模块,提高设备利用率。
精准量化: 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和算法,提供更可靠的评估数据。
轻量化与人机交互优化: 设备更轻便,佩戴更舒适,操作更便捷。
优势:
客观量化评估: 提供传统手法评估难以获得的精确、可重复的客观数据。
早期介入: 即使在患者无法主动运动时,即可开始被动训练,预防并发症。
训练效率高: 可进行高强度、重复性、标准化的训练。
提高患者积极性: 游戏化和生物反馈设计增强患者参与感和动力。
减轻**师负担: 自动化完成部分重复性训练任务,让**师更专注于制定方案和指导。
**可控: 参数设定精确,**保护完善。
局限性:
成本较高: 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相对昂贵。
需要一定空间: 设备体积通常较大。
部分功能依赖主动配合: 主动和助力模式需要患者有一定的理解和配合能力。
无法完全替代**师: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、方案制定和指导监督,尤其对于复杂病例和功能训练。
对严重挛缩或畸形患者可能受限: 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使用。
总结:
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评估训练仪是现代康复医学中重要的技术工具。它通过融合被动、助力、主动运动模式和精确的量化评估功能,为因神经系统、骨科等疾病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早期、**、**、客观的康复手段。其智能化、游戏化、远程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精准康复和居家康复的实现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本信息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;
涉及产品( 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评估训练仪)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,具体详见说明书;
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。
涉及产品名称、品牌、型号、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,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