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短波**仪百科知识
超短波**仪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(超短波)进行物理**的医疗设备,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、疼痛管理、炎症**等领域。其通过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作用于人体组织,促进血液循环、缓解疼痛、加速组织修复,是**常用的物理**手段之一。
一、基本原理
- 工作原理 
 超短波**仪通过高频振荡电路产生频率为 30 MHz~300 MHz(常用27.12 MHz或40.68 MHz)、波长为1~10米的高频电磁场。电磁波穿透人体组织时,使带电粒子(如离子、偶极子)发生振荡,产生以下效应:
- 热效应:组织吸收电磁能后温度升高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代谢。 
- 非热效应:低强度电磁场可调节细胞膜通透性、增强免疫功能、抑制炎症反应。 
- 作用深度 
 超短波穿透力强,可达皮下5~8厘米,适用于深层组织(如关节、肌肉、内脏)的**。
二、适应症
超短波**仪适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:
- 炎症性疾病:肺炎、**、鼻窦炎、盆腔炎、关节炎等。 
- 软组织损伤:扭伤、挫伤、肌肉拉伤、术后肿胀。 
- 疼痛管理:腰肌劳损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神**。 
- 促进愈合:伤口感染、骨折延迟愈合、压疮。 
- 其他:慢性前列腺炎、中耳炎、面神经麻痹等。 
三、禁忌症
以下情况禁止使用超短波**:
- 金属植入物(如心脏起搏器、人工关节)附近区域。 
- 出血倾向(如凝血功能障碍、急性出血期)。 
- 恶性肿瘤(可能促进癌细胞扩散)。 
-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。 
- 高热、活动性肺结核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。 
- 感觉障碍区域(易造成**)。 
四、**参数与操作
- 常用参数 
- 频率:27.12 MHz或40.68 MHz。 
- 输出功率:分连续波(热效应为主)和脉冲波(非热效应为主)。 
- 电极放置:对置法(穿透深)、并置法(作用浅)。 
- **时间 
- 急性炎症:5~10分钟/次,每日1次。 
- 慢性疾病:15~20分钟/次,每日或隔日1次,10~15次为一疗程。 
- 操作步骤 
- 患者取舒适体位,暴露**部位。 
- 选择合适电极,与皮肤保持1~3厘米间隙(避免直接接触)。 
- 调节输出强度**患者感觉微热或无热量(依病情选择)。 
五、**应用特点
- 无创无痛:非侵入性**,患者依从性高。 
- 联合**:常与**、超声波、中频电疗等结合,增强疗效。 
- 科室应用: 
- 康复科:术后粘连、关节僵硬。 
- 骨科:骨折愈合、软组织损伤。 
- 呼吸科:肺炎辅助**。 
- 妇科:慢性盆腔炎、产后恢复。 
六、注意事项
- **前移除金属物品(**饰、腰带等)。 
- 避免电极接触伤口或潮湿皮肤(易引起灼伤)。 
- 儿童、老年人需降低**强度。 
- **中若出现心慌、头晕等不适,立即停止操作。 
七、发展历史与趋势
- 起源:20世纪30年代,德国科学家开始研究高频电疗。 
- 技术进步:现代设备趋向智能化,具备精准控温、多模式输出功能。 
- 研究方向:低强度脉冲超短波在神经修复、免疫调节中的作用。 
总结
超短波**仪凭借其深层穿透性和双重效应(热/非热),成为物理**的核心设备之一。正确使用可显著缓解炎症、疼痛,促进组织修复,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,确保****。未来,随着生物电磁学的发展,其应用范围或进一步扩展**慢性病管理及精准医疗领域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本信息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;
涉及产品( 超短波治疗仪)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,具体详见说明书;
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。
涉及产品名称、品牌、型号、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,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