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牙釉质酸蚀剂
主要成分:37%磷酸水溶液或凝胶。
作用机制:磷酸通过与牙釉质中的矿物质(如羟基磷灰石)发生化学反应,溶解表层矿物质,使牙釉质表面形成微小的凹陷和粗糙面,从而增加修复材料的附着力。
2. 牙本质酸蚀剂
主要成分:柠檬酸、三氯化铁、草酸、聚丙烯酸、马来酸等。
作用机制:这些酸性成分能够溶解牙本质中的无机成分,暴露胶原纤维网,为后续的粘接剂提供更好的结合表面。
3. 陶瓷修复体酸蚀剂
主要成分:氢氟酸、水、增稠剂(如黄原胶)、色素等。
作用机制:氢氟酸与陶瓷中的二氧化硅反应,形成易溶于水的物质,使陶瓷表面粗糙化,增加比表面积,从而提高机械嵌合力和粘接强度。
4. 其他辅助成分
增稠剂:如二氧化硅、黄原胶等,用于调节酸蚀剂的粘度,使其更容易涂抹在牙齿表面。
色素:如柠檬黄、钴蓝等,用于标记酸蚀区域,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控制酸蚀范围。
其他成分:可能包括清洁剂、乳化剂、保湿剂(如丙三醇)等。